金乡

糖尿病饮食是“少吃点、不吃糖”就行吗?
时间: 2019-04-10 点击数:26365 字体: 作者:系统管理员
有关资料显示,到2011年上半年,我国临床糖尿病患者例数已达到9240余万,与英国全国的人口数相仿。糖尿病临床病例数上升如此之快,与糖耐量异常时期的继续不合理饮食、生活习惯的调整不当等密切相关,尤其饮食习惯的改善更为重要,糖耐量异常期及临床糖尿病患者饮食治疗同样重要,相关研究证实,糖耐量异常期,人体内的一些并发症就已经开始进展了。关于糖尿病饮食问题已经是个“老话题”了,但是现在谈论起来,仍对糖尿病及糖耐量异常者、以及正常人都有着较大的指导意义。要首先明白:“血糖高”仅仅是一个症状,仅是“代谢综合征”中的一项异常指标,所谓“代谢综合征”是指一组以血糖、血脂等代谢异常,学流变学异常,继之出现心、脑、肾等重要脏器受损的综合征。可见,一旦“血糖”异常了,仅仅注意“血糖”的问题是远远不够的,而是临床上要“降糖、调脂、降压、活血”等综合治疗,日常生活中要调整饮食结构、运动、休息,纠正不良生活习惯、甚至要培养良好的心态,较好的社会适应能力等,只有较全方位的改造“自己”,抛弃“不良”的生活习惯,才能真正的做到“修正”或者“根除”导致身体“病变”的罪魁祸首,从而,促进人体的健康。
 
常见饮食误区
 
  少吃点就可以了  这种心态是一种“大马哈”的心态,想简简单单地解决治病问题,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分泌科主人,硕士研究生导师,王晓梅教授讲地好,‘糖尿病患者树立一个好的心态,是完全必要的,但是要把握住正确的、关键的饮食生活要点,显得更为重要。’“少吃点”,“少”吃点什么东西?是所有饮食“总量”的减少?还是减少某些饮食总类或者成分?其实,在临床治疗中,糖尿病患者饮食大多只是调整饮食的组成分,进行有效的调整食谱习惯,总量一般并无特别要求,比如:适当减少“稠汤“的摄入量,尤其是以“淀粉”类为主制作的“稠汤”,这种汤类食品,由口腔即开始吸收,升高血糖速度较快。而我国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分泌水平特点是大多数患者胰岛素分泌高峰缺失并延迟,因而,短时间内摄入大量交易吸收的“稠汤”类、馒头、大米、“熟透”的面条类等食品是不利于“控制”血糖水平理想的,而适当摄入种类较多的“混合”食品,营养素不仅齐全,而且吸收速度较慢,并与大多数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分泌速度较慢的特点相适应,极有利于保持“血糖”的平稳,而“平稳”的血糖不利于糖尿病并发症的进展。可见,糖尿病饮食是适当控制“稠汤”、“主食”类的总量,“汤”类要做的“稀”些,主食要适当减少1/3-1/4的量,适当增加一些新鲜蔬菜、优质蛋白质类、动物精肉类的食物量,每餐饮食最好保持较多的营养种类,一是有利于身体的健康,二是有利于控制“血糖”的平稳。而并不是“少”,而是一些“少”,另一些适当的“增加”。
 
  不吃“糖”就可以了  持这种观点的患者,大多数对营养素的相关知识知道的偏少,仅仅把“糖”看作是“糖类”食品,其实,常见的粮食类作物全含糖,只是“糖含量”的不同罢了。如:小麦淀粉做成的馒头、面条、包子,大米饭、大豆类食品等都含有大量的淀粉或是油脂,这类成分进入体内,大多进行一系列转化后成为“血糖”,所以,单纯控制“糖类”食品,而并不适当控制“主食”的量,是不利于控制“血糖”水平的。
不吃“肉”就可以了  持这种观点亦是错的,人体需要均衡、全面的营养素,而“糖” 、“蛋白质” 、“脂肪”三大营养素缺一不可,一般合理的分配方式是:“糖类”50%;“脂肪”30%;“蛋白质类”20%。当机体出现高血糖、高血脂等代谢紊乱后,一些营养物质的吸收已经出现了障碍,而如再控制一些重要的营养素的摄入,尤其“脂肪”类食品,该类食品胃排空慢,吸收周期长,血糖上升少且慢,如果不摄入,不仅餐后血糖不好控制,而且近一步加重了“营养不良”症状的出现,患者会“变”得更加“乏力”,免疫力下降,诱发糖尿病并发症的出现或加重及恶性肿瘤等相关疾病的出现。“精肉”是人类不可或缺的营养物质,需要适量的摄入,才能保持营养的均衡,否则,“血糖”水平不仅不易维持较理想的水平,而极易出现饮食后的“血糖高峰巨浪”,大量的糖类物质逆生为“脂肪”,导致身体的肥胖,要健康不是杜绝“肉”,而是合理、适当的摄入“肉”。
 
  糖尿病患者不能吃水果  这种观点不正确,水果不仅可以吃,而且是必须要吃的,水果中富含多种人体所需要的维生素,是机体内多种生化变化所需要的重要物质,是蔬菜不能替代的,罹患糖尿病后,肠道粘膜本就影响一些维生素的吸收,如果再禁食水果或者严格限制,显然是不可以的,但要选择合适的水果,亦要选择适当的食用时机,比如:黄瓜、西红柿、草莓等可适当多摄入些,而西瓜、香蕉、橘子、苹果、大枣、梨等则不要过量,适可而止,食用的时机是血糖水平控制比较理想、平稳的时候,空腹血糖小于7mmol/L,餐后2小时血糖小于11mmol/L时,而血糖水平不太理想时要控制些,只能少量摄入,而糖尿病急性期,血糖水平非常不理想时,要严格限制,黄瓜、西红柿等可以适当摄入。
 
  讲排场、要面子  是现在我国社会存在的严重社会“饮食”问题,大到国家级、省级的宴会,小到一般普通家庭的宴客,甚至平常的一日三餐,“主人”喜欢讲礼貌,“山珍海味”,不能说“一应俱全”,最起码,“物种丰富”。正是由于“主人”的好客,导致了“客人”的高摄入,很少有“客人”能看着满桌的“美味佳肴”而不为所动,日久天长,机体能量的过剩已是不可避免的必然结局。所以,“高血糖”、“高血脂”等代谢异常的出现是顺其自然的事情,是长期不良生活习惯的自然生成物。
 
  晚餐习惯  是当今社会又一难以改变的“陋习”,我国大多数家庭的晚餐习惯有“三大”“优良”传统,其一,晚餐偏“晚”;其二,晚餐偏“好”;其三,晚餐后活动偏“少”。这样的生活方式,导致了能量的极度过剩,俗话说:“马无夜草不肥”,肚子“吃”得饱饱的,却坐着看电视,然后卧床睡大觉,而如果“血糖”、“血脂”不“异常”反倒是奇怪了!显而易见,改变这样的不良习惯是重中之重,把晚餐尽可能提前一些时间;晚餐尽可能少做,可以追求饮食的“质量”而不必追求“数量”;餐后,休息一小时左右,避免继续坐着,而应该出去走走,比较好的运动是:慢跑、快走、打羽毛球、爬楼梯、游泳等等,不易过于剧烈、时间亦不易过长,以四十分钟到一小时为宜,一些身体状况较差的,可以进行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动,如果天气状况不允许,可以在室内做些家务活,适当快走等活动。尽量消耗一些“能量”有利于减轻身体脏器的负担,更有利于改善睡眠质量。
 
  总之,在“糖尿病”、“高血脂”等的治疗上,要彻底的“摒弃”一些不利于健康的生活行为方式,在思想上“鄙视”疾病;在行为上“遗弃”疾病;在技术上,合理、及时的“消除”疾病。培养“豁达”“乐观”的生活观,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早餐要吃好,为了应付一上午的工作或者学习任务;中午要吃饱,同样,为了下午漫长的工作或学习而储备能量;晚上要吃少,因为晚上人体所需要的能量是最少的(而上夜班的人们要适当的多摄入些营养物质),晚餐后适当的体育锻炼有利于消耗多余的能量,有利于维持机体“能量”物质的平衡,有利于促进机体的内环境稳定,有利于维持人体的健康水平,俗话说: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
 
  联系方式:山东省济宁医学院附属金乡县人民医院内分泌科——王府
 
  联系地址:山东省金乡县金乡镇金峰东路117号

  手机:13563709712;15965713970   邮政编码:272200

(内分泌科 王府)